您的位置: 星辰在线

好评中国|从“山水借箭”到“流量造城”,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滚动新闻 | 2025-04-01 16:57:05
星辰在线 | 编辑:周湛

  湖南作为文旅资源大省,近年来,以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展开系统性变革,推动区域文旅从“借箭于山水”向“造城于流量”跃迁。文旅融合的本质,实则是文明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共振,通过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空间与现代体验在数字媒介中实现价值共生。这场变革不仅重构着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更重塑着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

  山水天成禀赋,文脉绵延基因。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孕育的不仅是张家界石英砂岩的奇绝险峻、洞庭湖“气蒸云梦泽”的浩渺气象,更滋养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生态。怀化靖州地笋苗寨的吊脚楼依山就势而建,寨前的水田倒映着天光云影,原生态村寨串点成线,游客沿着青石板路,在苗鼓声里感受“深山明珠”的质朴魅力。这种地理空间与文化记忆的共生关系,形成了文旅产业最基础的价值锚点。

  为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湖南省自2022年起,省、市(州)每年举办一届旅游发展大会,集中整合项目、资金、政策等,着力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湖南在旅发大会的带动下,“让山水讲故事,让文化会说话”的实践正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

  流量破壁焕新,解码时空传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解构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壁垒,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传播的数字符号。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平之城”的红色文化,正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生,手机扫过老照片,就能看见飞虎队战机在屏幕中呼啸而过。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给老故事装上新翅膀。

  流量经济催生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转换。在怀化溆浦山背花瑶梯田,瑶族姑娘把挑花刺绣的过程拍成短视频,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抖音上“活”起来,让深山里的文化珍宝不再蒙尘。通过数字媒介的转译,让湖湘文化获得穿透圈层的传播势能,形成“破圈”与“出圈”的文化共振。

  生态焕新画卷,重构诗意栖居。流量经济驱动下的文旅产业,正在创造超越物理空间的文化场域。在长沙,文和友把老长沙的市井生活搬进商场,复刻了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录像厅,连墙上的广告都做得逼真。但流量密码不只在省城,怀化中方县的黄溪古村诠释“诗意栖居”,当地将千年古建筑群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游客不仅能体验“带月荷锄归”的农耕乐趣,还能在青石巷弄中参与侗锦织造、竹编技艺等非遗工坊互动,让乡村振兴有了文化魂。

  湖南文旅的变革,说到底是在回答“如何让诗与远方并肩前行”。在怀化洪江古商城,明清镖局遗址被改造为AR实景剧旅游打卡点。游客扫码即可触发商帮押镖的虚拟影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保护已迈入数字化阶段,将古老多声部民歌收录至云平台,让世界听见深山天籁;而在沅陵县酉水画廊,传统龙舟赛通过5G直播累计吸引超百万网友。

  湖南文旅的转型升级印证了一个道理:发展不是在推倒重建,而是让传统与现代握手言和。当侗族大歌遇上短视频平台,当古商城遇见沉浸式体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蝶变,更是一方水土守护与创新的智慧。这样的文旅融合,才是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长久之道。这或许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脚:在高质量发展语境下,每一座城市的“出圈”,都是对“人与城市如何更好共生”这一永恒命题的当代回应。(文/思以莞尔)

【来源:怀化新闻网】

标签: